灿烂的楚文化 |《封神》里这两件楚乐器,响了!
电影《封神》热映,其中有不少楚文化的烙印。今天的爱上湖北,给大家展示两件“顶流”乐器。
尹晨:“伯邑考在大殿中吹奏的篪,姜皇后在汤池中演奏的十弦琴,你知道吗?这两件在电影《封神》中大火的乐器的原型,其实就是湖北省博物馆里馆藏的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文物,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。”
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:“一般是后妃来祈求国泰民安,劝谏君王,一般都会配对诗经中的诗演唱,这是中国从先秦到汉代的时候流行的一种琴,这个琴就是中国古琴的一个源头,它奠定了中国古琴发展的一个基础。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楚地斫琴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,考古发现,我国尚存最早的古琴实物,均在楚国范围内的湘、鄂两省,荆州马山、荆门郭店出土的七弦琴,曾侯乙墓出土的五弦琴、十弦琴,这些都是楚地斫琴技艺的代表。除了楚地斫琴,还有一件特别的乐器,也是国宝级的。
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:“篪是一个比较罕见的乐器,目前考古出土只有曾侯乙墓的这两件,它类似于笛,但是它跟笛不同的地方在于,它的两头是封闭的。”
尹晨与楚天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篪演奏员:“它(篪)的拿法跟笛子不一样,右手它是要向内侧拿,笛子它的右手是朝外,如果你右手像这样去拿,你手指抬起来会指到别人,这是一种不礼貌的方式,转过来之后,就避免了这个问题,非常符合楚文化的一个礼乐文化。”
为了还原2000年前最初的韵味,今年25岁的楚天,既是演奏家,也是复刻小“行家”。眼前这十余只不同规格的篪,便是他亲手制作的宝贝。
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篪演奏员楚天:“为了更好还原这个乐器本身的音色,去把它的魅力更好地展现给观众,让观众对它感兴趣 被它所吸引,我是通过自己去选材、学制作,差不多从几千只(竹子)里面,最后才找到一个。”
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楚国的礼乐在兼收并蓄的同时,也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,比如,楚钟就是在原周王朝的基础上,融入了南方的浪漫主义特质。如今,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篪、十弦琴、编钟编磬等120余件曾侯乙墓出土乐器,它们向观众诉说着2000年前礼乐之邦的信仰。让历史活起来,越来越多的曾侯乙乐器在线下演出,也开始通过网游、影视合作等跨界演绎形式,在互联网上频频“出圈”。
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作曲罗乐:“我们也要与时俱进,通过采样我们的编钟的复制件,手机端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,可以随时演奏编钟,我们就是为了让几千年前的声音,不仅能够保存到现在,还能更好地被更多人广泛熟知,更好去传承包括荆楚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。”
(来源:长江云编辑:李萌)